新闻资讯 NEWS
“花山花海花乡情,买花就到玉泉营。”在北京买花,不少人会来到丰台花乡。这个地方拥有长达800年的花卉历史,上溯辽金、下至明清。1998年,这里诞生了北京第一个花卉市场。
如今,花卉市场变身为北京花卉交易中心。在这个全国首家销地鲜花拍卖中心里,花农们不再自产自销,凭借科技赋能的加持,花的品种多了,销路也广了。近日,记者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组探访美丽花乡。
花乡位于北京市丰台区,下辖黄土岗、草桥、白盆窑、新发地等行政村。2000年,花乡被原国家林业局、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“中国花木之乡”,是北京重要的“花篮子”和“菜篮子”。
据史料记载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北京辟为燕国都城(蓟城),花乡处于古蓟城南门外,花红柳绿,风光绮丽。花乡地处永定河流域,土质极宜花卉生长,《鸿雪因缘图记》里还提到,花乡“前后十八村,泉甘土沃,养花最宜,故居民多以种花为业”。
明代时,花乡的花农们还集资修建了两座花神庙,祈求花神庇护。到年间,丰台花乡花卉生产依然很盛,并向集团化、专业化发展,在花神庙成立了北京各处花行公会,以维护花农利益。
以前的花农都有老手艺。“老花把式”是其中一种,讲究粘、拉、贴、靠技法。比如靠,就是将供养能力小但花型漂亮的品种嫁接到供养能力大的植株上。当时,花农靠“老花把式”种植,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十元,收入可观。
一位市民告诉记者,以前花乡的芍药花居多,颜色好看也惹人爱。现在去花卉中心一看,很多漂亮的花自己都没见过,都要问卖花的,让他们来科普。
利用科技赋能助力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后,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现占地1.4万平方米,有A、B、C三个分区,分别为精品园艺区、鲜花区以及供应链服务区。据了解,该中心目前已构建成为以现代花卉服务为核心的园艺综合体,是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、北京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以及北京市丰台区活力中心之一。
走进北京花卉交易中心,花香阵阵袭来。一位经营花店20多年的店主摆弄着几盆蝴蝶兰,市民不仅可以来这里挑花,谈球吧打开“北京花卉”小程序,也可以在线上向他询问花期和养护技巧。“我每天都要看订单,回复顾客的消息。”
“北京花卉”APP成为市民买花订花的一个重要平台。北京花乡花木集团董事长林巧玲介绍,该平台已经有520多家商户入驻,个人用户超过11万,线亿元。她介绍,平台可以一键购花、云赏花,还可以咨询花卉养护知识,找花卉医生“治病”,托管自家花卉、租摆花卉。
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,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的屏幕。据介绍,屏幕上可以实时动态更新交易数据,管理方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实现客流量统计以及客群画像分析,商户可根据客群画像看到消费人群的年龄段、热销品种,从而计划进货量与进货品种。
此外,屏幕中间部分展示与云南花卉拍卖中心同步的花卉拍卖板块数据,通过实时与历史的交易数据,统计各品类的价格区间,分析交易品种占比,未来可提供相关的花卉指数与趋势的分析。
右侧一列是荷兰球根贸易专区,可与荷兰的相关平台对接,获取荷兰产地种球的相关数据,以及国内各品类贸易额,数字化展示球根花卉产量、贸易量、价格动态等内容,分享中荷两国园艺产业发展、新技术更新,实现国际合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京首个“花”夜市就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南侧。“花”夜市长约700米,40多个各具创意的餐车依次排开,满足大家多元化的消费需求。“花”夜市的“自动”引流,极大地拓展了鲜花消费场景,让“花”元素渗入百姓生活。
今年8月,北京·丰台花园城市建设大会发布《丰台区花卉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提出到2026年,花卉产业发展带要初具规模,北京国际花卉科创中心、南森西花片区、羊坊花卉综合产业园基本建成,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;区域特色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,花卉及周边产品供给充足;交易流通体系运行顺畅,力争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等。
近年来,北京市丰台区积极推动“美丽产业”升级,以北京花乡花木集团为龙头,推动传统花卉种植批发业态升级为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观光、服务于一体的花卉生态全产业链,走出了一条以花创业、以花兴村、以花惠民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在科技赋能方面,花乡花木集团成立北京首个“花卉苗木数据资产创新实验室”,建设3000平方米组培实验室、1000亩生产试验基地,推动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可持续化。
林巧玲表示,为深化跨区域合作,他们与云南昆明、河北保定等地政府及中国农科院、中国花卉协会、英国谢菲尔德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,让花卉产业从田间地头走向高精尖实验室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不久前,丰台区出台了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,支持企业在此落地发展。据玉泉营街道办事处主任曹雪峰介绍,拟将花卉交易中心北侧地块,通过城市更新规划建设北京国际花卉科创中心和花卉消费体验空间,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。